关闭
  • 学生登录
  • 用人单位登录
@ stu.edu.cn
 立即注册 忘记密码

考研信息

关注汕头大学就业指导中心公众号
随时随地投简历,获取最新就业信息
2018届毕业生刘泽敏 | 成功考入武汉大学,我的考研经历及复习偏招
更新时间:2019-01-22|浏览次数:9199
分享:
我的考研经历及复习偏招

四月初收到被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拟录取的信息时,我罕见地在几乎不怎么用的朋友圈留下了自己的喜悦。之后,我考研成功的消息爆炸性地流传开来,随之而来的除了铺天盖地的祝贺外,还有零零星星的咨询。最近就常有人问我考研的事,其中包括今年才大一的师弟师妹。对于这些有点心急的后辈,我想先说下,考研并非我步入大学之时就既定好的计划和目标。

在就读汕大的头两年里,我的想法和大多数人一样,即毕业后寻找工作。一直到大三,当周围的同学、朋友在为自己毕业后的就业做足准备时,我才意识到自己是否能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令自己满意的工作。于是我首先尝试着去报考教师资格证,很可惜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没能坚持下去,最终不了了之,也就在那时,我开始考虑起大二时期身旁一些同学、老师劝我考研的建议。同学、老师劝我考研,一方面自然是因为我学习成绩还算不错,另一方面可能是性格上适合做学术研究。不过大二那年我也没把这些建议放在心上。等到报考教师资格证的计划破产之后,我才觉得自己应该好好考虑下考研这条路。因此在大三过了一半的时候,我最终决定考一次试试看,不成的话就直接找工作。

这里还要插一句保研的事。如果能保研的话,我肯定乐于选择保研,但本科出身限制了我的保研机会。一来汕大虽然是一所不错的大学,但是要想从汕大保研到985大学还是很罕见的,除非十分优秀,但我也清楚自己并非一个十分优秀的学生。二来只能保研同专业的研究生,跨专业则不能。这对一直想读历史系研究生的我来说无疑是关上了保研的大门。所以,要想读一个自己喜欢的专业、上一所顶尖大学,可能就只有通过考研去与全国各地的考生竞争那为数不多的几个名额了。困难在这里,挑战也在这里。

按照网上流传的考研经验贴,一般充分的复习准备是从4月份就开始的,不过当我决定好考不考?(考)考什么?(历史学)考哪里?(武汉大学)三个问题时,已经是大三第二学期了,繁重的学业又使我难以把心思完全放在考研复习上。于是大三过去大半,我才只买了专业书来自学。之后暑假到了,本是复习的好时间,但我偏偏选择先完成一个月的实习,解决所有后顾之忧。之后再加上实习结束后回家陪家人,又花了一两个星期,所以最后留给我完整的考研复习的时间,也就只有9、10、11、12四个月外加8月的一两个星期。像我这样的,考研能成功吗?我曾经也怀疑过,不过答案是可以的,证明就是我已经被录取了,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些不可思议。于是,很多打算考研的人会因此问我是不是有什么学习窍门?思来想去,其实也没啥,一般的方法网上都有考研大神的分析贴、经验贴、技术贴(想看的话可以自行下载考研帮APP),毋需我再赘言,但这篇文章总得写点建设性意见吧,要不就成了个人总结了。

所以,我能给的建议:

首先是心态的处理。考研能不能坚持到最后,最后能不能发挥出复习的成果,绝大程度取决于心态。对此不少考研经验贴都会说要保持良好心态之类,但是保持良好心态又谈何容易?个人在心态上的心得很简单,就九个字:试一下,玩一玩,莽一波。“试一下”,诚如前文所言,即考一次试试看,不成的话直接找工作,不给自己必须考上的压力,不为自己考研二战留借口。“玩一玩”是怎么一回事呢?就是要抱着与全国各地的考生同台竞技的游戏心态去参加考研,把考研当成一场人生游戏,把自己当成参与这场人生游戏的玩家,想象下击败强大对手所带来的快感,从而化压力为动力。“莽一波”针对的是网络上大量的考研信息所带来的压力。初试阶段考生不要想太多,只要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初试过线就可以了。当然,有些考研信息还是要知道下的,例如初试的内容、初试的流程。但很多信息都是没用的,像报考人数、报录比、自划线、国家线、双非、AB区等,我在初试阶段完全不关心,身边研友有时还会劝我多去了解下,但我觉得没必要也没意义,只有考出高分成绩才是王道;还有像心灵鸡汤、逆袭故事这些,我则不喜欢喝、不喜欢看,甚至像我这篇文字,也有可能是没必要的存在。

其次是学习计划。我是奉行朝八晚十原则的,准时上下班,中午休息两小时,晚饭一小时,其余时间就用来复习。复习时认认真真,下班后不管不问,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包括玩游戏,只要保持每一天都能心情愉快地复习,这就足够了。有些人一天廿四小时,十几个钟头花在考研复习上,我不怀疑是否有人可以做到这种努力,但我是做不到的,估计大多数人也做不到,也可能大多数人做到了但效率低。所以与其时间长、效率低,不如时间短、效率高。

接着是英语课的复习。单词,看新东方朱伟老师的网课视频呗,至于几遍,看个人情况。阅读,一开始我也无从入手,后来经一位研友的点拨,学到了一个方法,就是每一篇阅读上来,先不急着做题,用铅笔划出文章中每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再分析哪些成分是定状补,是否存在倒装,等等,从句式结构上揣摩文章大意,从而判断哪道选择题的答案是在文中哪一处的句子里。养成这样一个习惯,阅读做起来比较得心应手,而且准确率会很高,至于为什么这么说,那就是因为我考试时阅读部分的得分弥补了作文上的失利。作文,不懂,没练过,考试时只剩下十五分钟写最后一篇大作文,还差点写不完,所以这一块另求高人吧。

再说下政治,这个不用急着复习,当然实在闲得发慌或者看烦了英语、专业课的可以先看看政治的考试大纲。十一国庆后开始政治的复习还不算晚。政治考试也就考选择题和大题。选择题这个可以靠考试大纲和肖秀荣的命题人1000题来解决,具体做法是边看考试大纲,边做1000题,不看再做一遍1000题,做题最重要,要学会在做题中熟悉各个知识点。大题的知识点熟记、背诵可能是大多数人的头痛之处。当然可以靠别人总结好的背诵知识点例如《风中劲草》来减轻复习量,但也没大用,因为还是很多。那么就有两个方法,一个是靠考前猜题型来猜知识点,有选择地背,背的时候只背一两句重点句,字多的不要,这个方法是要建立在做了不少大题练习的基础上。另一个方法是等十二月份肖秀荣的八套卷和四套卷出版,买回来,有空就做一遍,没空则干脆把每道大题的答案要点背下来,考试时准能遇到一两道大题是可以直接改用肖老爷子的答案的。还有一点值得注意,问答大题时一定要紧紧扣紧时政,尤其是新政策,时政内容有时候是答题的关键,书本知识点反倒是次要的。

最后谈谈专业课,这个因人而异。我能给的建议一个是要选择自己的兴趣作为考研方向。考研最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尤其是跨考生,而且还要为自己的兴趣付出行动,复习专业课当然是行动,但不能仅限于此,还要通过各种渠道例如网络了解课本上、专业书上没有记载的知识点。这是为什么呢?原因之一是考试时可能不只考书本上的知识点。比如2018年的历史统考卷有一道选择题是关于《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作者,恰好在考前两个月我因兴趣买了本《共产党宣言》,里面的前言就有介绍该书在近代中国的翻译情况。另一个建议是要打通各个学科之间的知识网,尤其是考文科大综合的学生。我学的是中文系,报考的是历史系,看起来是跨考,但文史哲不分家,学科之间既有区别又有共通,在初试阶段,中国古代文学史的内容是可以帮助我迅速掌握中国古代史的一部分知识点的。这两个建议在复试阶段的作用也是不能小觑的。

初试的建议就说这么多,希望能够对后来人有所启发,当然,如果被人嗤之以鼻,那么就更好了,因为对于自信的人、乐观的人、坚强的人来说,最好的建议就是相信自己。至于复试,先别想,想多了没用,过了初试再说,莽就是了。